好文分享 / Article

戰勝肝病 新技術 新突破

作者:林口長庚醫院 李承翰主治醫師

列印



第71期返老還童雙月刊 2020 / 06 戰勝肝病


作者/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李承翰

作者/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 戴達英 校閱

別讓肝纖維化困擾你~非侵襲性的超音波檢查

「醫生,我有C型肝炎,公司健康檢查報告說我肝粗粗的,我是不是肝硬化?」48歲的江小姐在門診著急地向我詢問,類似這樣的問題,困擾著許多肝膽胃腸科的病人。

病毒性肝炎在台灣盛行率非常高,B型肝炎患者約有300萬,C型肝炎則在70萬以上,其他包含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,肝病被稱為台灣「國病」並不誇張。肝臟發炎之後受到破壞最終的結果會產生肝硬化(cirrhosis),肝硬化患者有許多併發症,包括:腹水、出血或感染等,另外每年約有3~5%肝硬化患者會演變為肝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),而肝纖維化(liver fibrosis)是形成肝硬化最重要的路徑,能夠早期準確診斷並治療肝纖維化,防止其進入肝硬化的階段。

對於肝纖維化的診斷方式可以分為侵襲性與非侵襲性的檢查。侵襲性檢查的黃金診斷方式乃是肝臟穿刺切片(liver biopsy),但一講到要做切片,許多患者依然避之唯恐不及,近來,隨著影像科技技術的進展,也有一些非侵襲性的影像檢查可以診斷肝纖維化。
 

非侵襲性的超音波檢查 傳統超音波(Conventional ultrasound)





超音波是最方便的檢查,透過腹部超音波,可以探測肝臟纖維化相關的一些參數,包括:肝臟大小、質地、邊緣平滑與否、再生性結節、脾臟大小、脾靜脈直徑及肝門靜脈直徑,用以判斷慢性肝炎患者是否演進為肝硬化,然而其常需要主觀的判斷,因此易受觀察者間變異影響。

肝纖維化掃描(Transient elastography,TE;FibroScan)





使用物理撞擊方式,產生推動波,使肝組織產生擠壓而產生垂直方向的切變波,利用超音波探測肝組織(約直徑1cm、長度5cm的區域,為肝切片的100倍以上,更能反映整體肝纖維化的狀況),同樣的檢查步驟至少會重複10次再經過計算,整體檢查一般能在5分鐘內完成,檢查結果可提供臨床醫師判斷病人肝纖維化及脂肪肝做為參考(表)。

雖然肝纖維化掃描檢查方便、準確又不具侵襲性,但是有一些限制情況依然存在。由於脂肪組織及液體會影響彈性波的行進,因此有些狀況會影響肝纖維掃描的準確度,如腹水、中央靜脈壓上升(如心衰竭病人)、過度肥胖、或肝臟發炎(alanine aminotransferase,ALT上升),膽道阻塞與膠原病變的患者,其纖維化的準確度會下降。目前此項檢查尚未納入全民健保給付,病人需自費受檢。

聲波輻射力脈衝成像(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,ARFI)





利用超音波探頭發射的超音波進入肝臟,在短時間產生的微小位移及垂直探頭方向的切變波,其傳播速度隨著肝纖維化程度上升而增加,可探測切變波並定量,該檢查步驟會重複10次再經過儀器計算。目前是採用測量兩點各10次來降低變異值,檢查時間約10分鐘。

ARFI的優勢為非侵襲性超音波檢查,空腹3小時即能接受檢查,可以利用超音波定位,避開大血管與腫瘤,甚至較不受腹水或脂肪肝影響,不過目前發表文獻仍以C型肝炎的居多,也較為可靠。

肝臟纖維化程度與預後關係






肝臟纖維化程度,與病人的治療和疾病預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,因此對於慢性肝炎的病人而言,追蹤腹部超音波及判斷其纖維化程度是相當重要的,肝組織切片是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的黃金標準診斷方法,然而它卻存在著一些缺點,如抽樣誤差、腹水或嚴重肥胖病人不合適(仍可接受經由頸靜脈肝臟切片)、罕見且嚴重併發症(腹膜內出血<0.7%、死亡<0.3%)。

台灣目前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,若欲接受評估是否能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下使用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(direct-acting antiviral agent,DAA),除了肝臟生檢外,肝纖維化掃描與聲波輻射力脈衝成像都是已經被承認的檢查方式,隨著各種非侵襲性的檢查正在逐漸發展中並投入臨床應用上,希望能夠帶給患者更多元診療的選擇。

 

下一篇:對人體的健康威脅與預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