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 / Article

道的認知與修證之淺見 (一)

作者:蔡師兄

列印
水墨白描山水圖

良安導師創立「返老還童氣功」之目的,係為增進人類身、心、靈健康,因此,本會所認證的教練方能有效正確教導,使修煉功友能達到真正的身心靈健康。而所推廣的「返老還童氣功」,依據上古文明(伏羲、黃帝)中之人體氣脈及經絡所形成中醫暨其後黃帝內經等書之理論外,另結合瑜伽聖者及佛陀修煉成道的修煉法門架構而成。

通常教練都上過「教練品行與道德課」,而本功法之教練,除有精深的學養、高階的修煉功法技巧外,帶好功友的「身、心、靈」健康絕對是最重要的。本次修道院研修心得,謹談談教練在修煉過程中,應有道的心法認知與修證。所謂道,若將之解釋為:是種理念、信仰、人生觀,則道包括聖人(儒)、先知(耶)、真人(道)、菩薩(佛)、大人(易)等,茲簡述如次:

【其一】,聖人(儒):儒家重視修身養性,進而兼善天下,「內聖外王」,意謂內有聖人之德,外施王者之政。而儒學八目為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儒佛本是相應,「順乎天道,超凡入聖」。所以,本會教練應重視誠心正心與養生(身)保健、鍛鍊身體,周整配套,與聖賢道理互為貫穿,相互輝映而落實於人生道旅中。

【其二】,真人(道):道家重視養生之術,道德經:「夫練大丹者,固守爐?,返老還童,功成行滿,氣化為血,血化為精,精化為髓。……上佐玉皇,下度黎庶,號曰真人」。倘能鍛鍊「功法」,逐年精進,可以益氣、益神、益精、益髓等,最後達到三萬六千精光神。當然,人人能從良安導師之道德經口傳心授,能悟之者,則可傳聖道。

【其三】,大人(易):《易經》云:「夫大人者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」。大人瞭解天地相應的道理與得失,能找到自性本性,尋找本性面貌。所謂「返老還童」的「老」其意為「老神在在」。有些人初到某個地方時,或見某些人彷彿似曾相識,代表已經達到感悟與感通,或累世依稀的回憶已經在腦海中浮現,當有這種思維時,就能聚積善性能量、延續正向能量,人生的體驗將會非凡,能量場亦隨之而生。

【其四】,菩薩(佛)(六通):菩薩,菩提薩埵,為覺悟的有情眾生。經云:如神足通,或曰:神境智之登通,心如意通,隨念即至,可在一想念間,十方國土,同時通達,變化無窮也。而菩薩成道,得大自在。或謂:見性之處,「縱橫盡得」。姑不論南傳佛教之: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波羅密;或北傳佛教:從初發心(初信位的菩薩)直到之次第修行,有希冀圓滿成佛。

【其五】,先知與天使(耶):就基督教教義而言,耶穌為神所召喚,為神代言的人,而先知是神的使者,接受從神而來的誡命、預言、啟示,其神髓意涵,先知是教示(導)者、警戒(教)者、代求(傳)者等角色。就回教教義而言,天使 或先知()「帶來神之訊息者」亦即警告者的職責包括轉達真主的啟示、讚美真主、記下每個人的行為以及在人們去世時取去他們的魂魄。其共同任務是教化自己族人,宣揚福音,使能步入正道,且以阿拉為唯一的真主。

綜上,吾人以為修行首重心法,所謂心法即「道不離方寸,凡事多用心。」又謂繫緣修心、藉事練心、隨處養心,以及無住生心,心法是在修德行道的過程,修行者是可彼此相應,可以互為感通;且從上述各教的教理中,如開悟、覺悟、先知、菩薩之論述,本會教練除應遵循,兩位老師教導引領外,亦應效學東西方聖人賢者秉持道的理念境遇,共同為本會第一個五百年道業任務,而全心戮力以赴!

下一篇:返老還童–道德經讀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