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 / Article

淺談胃癌

作者: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文章

列印
檢查癌細胞照片

文章整理/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 陳淑真 癌登員
校稿/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 宋昌穆 醫師

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102年癌症統計資料,共99,143人診斷出癌症,平均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,比前一年增快8秒,10年來更是加速1.5倍。其中有3,768位患者被診斷為胃癌,即約每2小時就有1人罹患胃癌,是國人癌症發生排名第7位,同年胃癌死亡有2,241人,死因排名為第7名,成為國人健康的隱憂。

胃癌簡介

胃壁有三層組織:由內而外分別有粘膜層、肌肉層以及漿膜層。胃癌從黏膜層開始生長,並擴散至肌肉層以及漿膜層。

增加罹患胃癌的因素

根據資料顯示具有以下任一條件,皆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: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(增加胃癌的機率約2至4倍)、慢性胃炎(持續感染15年以上,則罹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可達8.7倍)、惡性貧血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胃息肉、喜好醃漬食物或水果和蔬菜攝取不足、常吃保存不良的食物、年長或男性(好發於50歲以上,男性得胃癌的機會比女性高出一倍左右)、吸菸、家族史(父母親姐妹或兄弟有胃癌占約5-10%)。


胃癌的症狀

在早期胃癌,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:
消化不良和腸胃不適、飯後有腹脹感、輕度噁心 、食慾不良、胃灼熱等。
在晚期胃癌,可能會出現以下體徵和症狀:
血便、嘔吐、原因不明體重減輕、肚子疼、黃疸 (眼睛和皮膚發黃)、腹水、吞嚥困難等。


胃癌的診斷與相關檢查

胃內視鏡
檢查食道、胃及十二指腸,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。
病理切片
通常在胃鏡檢查過程中完成,採取粘膜細胞,以顯微鏡診斷癌症組織型態及相關基因。
上消化道 光攝影
比內視鏡檢查,更能看到胃整體的結構,了解食道胃異常區域,但用在診斷胃癌則診斷性與正確性不足,目前較少用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:評估胃癌分期、侵犯程度及有無轉移。
身體檢查和病史
進行全身評估,例如有無腫塊或其他疑似不尋常處;了解疾病症狀及健康習慣、病史和治療的歷史也會被考慮。
血液檢查
檢驗紅血球,白血球、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及腫瘤指數,癌胚抗原(CEA)是否升高。

胃癌治療及存活率概述

五種標準治療方式
手術(內視鏡切除、胃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)、化療、放射治療、化放療或標靶治療;部分患者可考慮臨床試驗中的治療方式。
胃癌術後的五年存活率,在早期癌可達95%,但末期胃癌(第四期)則只剩5%。

影響治療方法的因素

癌症分期及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,是評估治療癒後最重要的因素。若早期發現胃癌,治療痊癒的機會很高(接受手術治療)。但若是晚期診斷,則較難治癒,目前方式是以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為主,若病患身體狀況不佳則以緩和安寧治療為主。


胃癌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

需採用易消化的食物,蛋白質含量多、脂肪較豐富的食物應適量增加攝取,但應避免油煎、油炸的烹調方式。料理食物時盡量煮的較軟爛,並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。胃癌手術後飲食原則宜少量多餐、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種類、流質半流質食物逐步轉為軟食或普通膳食、細嚼慢嚥、乾稀分食(進餐時只吃較乾食物,不喝水,可使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,可避免食物被快速衝入小腸)。


手術治療後常見問題與照護

體重減輕
在手術後初期可能會有暫時性消化不良的問題,必須改變飲食習慣。 傾食症候群(Dumping syndrome)
原因有幾種,其中之一是食物和液體太快進入小腸,而使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迅速被消化、吸收,使血中出現異常狀況而造成臨床症狀。因此在術後初期應照衛教手冊內建議的食物較佳。
腹瀉
部分胃切除病人會出現腹瀉,這是因為神經性損傷,尤其是迷走神經組織切除者發生率較高。儘量不要進食含乳醣食物,症狀會隨著時間改善。
貧血或體重減輕
因在胃切除後,鐵質、維生素B 12和葉酸會有吸收不良的情形,而容易出現貧血的現象。建議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,如:瘦肉、貝類、全穀類及綠色蔬菜等來補充身體所欠缺的養分。若仍有消化不佳情形可以配合市售完整的腸道營養配方,以補充熱量、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。


癌症預防

預防胃癌最根本的方法,是改變生活方式,如戒煙、忌醃漬高鹽食品、多食用新鮮蔬果或食物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天天運動。一旦發現任何相關症狀,切勿輕忽,定期健康檢查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才是戰勝胃癌的不二法門。


下一篇:攝護腺癌